欢迎访问辽宁酒水招商平台_吉尔康!
sitmap   |    RSS   |    网站地图
酒水招商平台_吉尔康

老家单县

走进单县

一 半个单县人

大地风回万里春,四海难安故乡魂。倘若岁月不是梦,此生愿作单县人。

二十七前的初冬,我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,正式加入了单县人的行列。爱情的烟火,席卷着生命的花朵,让我从人生的旷野上,步入了婚姻的殿堂。

在阵阵清脆的鞭炮声中,在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的热闹里,在朵朵白云飘浮的蓝天背景下,在片片落叶飞舞的农家庭院里,在桌桌杯盘觥筹交错的笑容祝福里,未来的日子,仿佛在我面前又展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无限遥远的新世界。

面对四周,无数陌生的人,陌生的环境,内心不觉充满了惊奇,惊喜和恐惧,仿佛一石激起千重浪,久久不能平静。在我眼里,红砖碧瓦的农舍,茅檐炊烟的院落,青槐,白杨,毛竹,月季,海棠,剑麻,山羊,小猫,小狗,一切都是新鲜的,一切又都是陌生的。她们不认识我,我也不认识她们。甚至连那些鸟儿的叫声,也都格外的奇怪,似乎故意加长了或者缩短了些语调节奏似的,既有动人的欢歌,也有惹人的喧嚣,一切似乎都让人难以释怀且捉摸不定。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,虽然灯火可亲,但初来乍到,自己像是一座孤岛,与周围格格不入,仿佛四周暗流总在涌动,万象视我为宾客。惟有登上楼顶,安静孤寂的平台,一切又安然如许,过去一样的自由自在,过去一样的无拘无束,过去一样的心静如水。俯仰天地之大,无边无际的村庄,都沉浸在万古不变的历史江河里,宛如一块块斑驳陆离的碧玉,或绿,或青,或动,或静,闪闪发光。在夕阳的晚照中,在流云的衬托下,都着上了一层淡淡的绮丽的色彩,白中散金,金中透橙,橙中透红,天边的轮廓,美仑美奂,温和遥远而又柔软,让人目不暇接,仿佛自己也渐渐地融进了那碧空里去了。望远阡陌,纵横驰骋。行人如梭,归鸟飞歌。远近旷野,绿意昂然。遥望夕阳里的家乡,薄雾茫茫,炊烟仿佛又升起在村头巷口甜甜蜜蜜的呼唤声里。

走下楼梯,漫步院中。霎时,内心无处安放,仿佛自己是个多余的人,仿佛石沉大海,一层层雪浪般的涟漪,不住地拍打着岸边的沙滩,一丝丝神秘的莫名的惆怅简直让人发狂,好想逃回原野,好想逃回故乡,好想逃回那个曾经安放青春的叫桃花源的地方。

惆怅之余,一首唐代朱庆馀的《近试上张水部》

洞房昨夜停红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。

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?

的小诗,悠然席卷心头。放下诗人行卷本意,单作闺意,已是遣人心怀,美不胜收。冥冥之中,仿佛若有光,一个声音,又从远处传来。“越女新妆出镜心,自知明艳更沉吟。齐纨未足时人贵,一曲菱歌敌万金。” 这一唱一和间,颠簸的心,瞬间又安顿平静了下来。

时间,像天地一样宽广,处处诗意芬芳;生命像四月里的阳光,时时充满了色彩和力量。谁的生命不是一段红一段绿一段紫一样的七彩画廊,像树一样不断地开枝散叶,开花结果?我认定,脚下这丰腴广袤的万里沃野平川将是我生命成长成熟的处女地。于是,我不再彷徨,不再迷茫,走上街头,步入小巷,去看望那一栋栋茅檐小屋里的老人和孩童,和他们说话,和她们谈心,和她们交流衣食住行的艰辛和过往,生老病死的喜乐和忧伤。于是,我成了他们的朋友,她们也成了我的亲人。这世界又多了一片温暖,丰饶了一段幸福的时光。

这个小村庄,并不大,大概有二三百户人家。这个小村子名叫刘楼。历史上,不知这村子里是否也有过楼的存在?不然又何以拿楼来命名呢?没有考究过千村万巷的命名来由,只是偶尔疑问困惑好奇。村子里的街道是泥土路,从东到西一字铺开,平直宽阔里,也夹杂着些起伏凹凸的车痕。小巷深而窄仄,一些青砖瓦屋,或是土墙小院,在巷子里延伸着岁月的手臂,伫立在高高低低的树木影子里,静谧中透露着一份安祥,风雨中缱绻着片刻的彷徨。时有犬吠鸡鸣承欢,时有鸟语花香浮动。村子里的人,大都是些民风淳朴,朴实无华,勤劳善良,忠厚传家,尊礼孝道,同族同姓的布衣百姓。父老乡亲,面朝黄土背朝天,一年四季,和泥土打交道,在泥土里滚动着生活的节奏,任劳任怨,无怨无悔。如若要追问历史,翻阅家谱,细说家世,那么他们大抵都很风光。汉高祖刘邦,清朝直隶总督府兵部尚书刘峨,都是他们的同乡,也是他们的祖先。这可不是一个传说,而是人类的血脉基因千百年来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流淌,不断地发扬光大。

这儿的土是黄土,这里的地是沙地,这里的河是大沙河,这里的水是黄河水,这里的道是黄河故道,这里的湖是浮龙湖,这里的山是幵山,这里的人是炎黄子孙,这里的文化是齐鲁文化兼有楚汉,吴越,黄河,运河之文明,可谓杂揉并济。

这里的人,从历史的遥远的天空中走来,一路艰辛奔波,从刀耕火种,游牧狩猎,农耕文明到现代化大生产,生态文明,工业革命,科技创新,文化发展,教育进步,开矿掘金,搬迁进城,一切都在与时俱进。

民以食为天,劳动是生命的源泉。若时光能倒流八万年,那么我们这儿也像是现在的江南。江河密布,水泽浪浸,日月天光,森林无边,飞禽走兽,湖光山色。或渔或猎的先人,行走在自然的岁月里,不知他们是充满了劳动的快乐,还是充满了生活的艰辛。

如果时光还可以再倒流八千年,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穿越历史的天空,重新生活在这片原始古老的森林水岸边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将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?

水是生命的源头,有了水,一切生命就有了色彩和力量。临水而居,以水为家,以鱼为食。这是渔民的生活。大概也是古代某个时期,我们的先人曾经经历的生活吧。

水上有四季、季节不同,风景各异。天光云影,奇妙诡谲,樯竿橹影,往来穿梭,如梦如幻。沿着水泽草坡,泥塘堤岸,自然形成的水路,柔和曲折的弧度,让你只想一路前行,带着如海一样的梦幻,寻觅每天不一样的风景。

晴天丽日,平整的水面,映衬着蓝天白云,霞光云影,山峰奇峦,仿佛是在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歌谣,流淌着无韵的旋律。

清晨,独自撑一叶扁舟,泛舟水上。看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,阳光的碎片,洒在水面上,浮光跃金,如珠似玉。唱渔歌,撒渔网,听鸟鸣,笑鱼翔。柔柔的波光,随风荡漾,宛如柔情似水的故娘,不觉心旷神怡。

有的老人,在灿烂的阳光下,漫步堤岸边,用一支长蒿,放逐一群群青绿,灰蓝的水鸭。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,时而飞来一双双白鹭,时而遇见一个个捕鱼的渔夫。他们的清歌曼舞,悠闲自得,无意中将清晨薄雾里的浪漫气息,点缀得更加富有诗情画意。

一叶叶小舟,从岸边,从竹林边,从柳阴里,从草滩上,从芦苇荡里,一一荡入无边无际的水波里。顿时,长蒿划破碧水蓝天的宁静。长长的竹蒿,轻轻点起阵阵的涟漪。渔民拖着鱼篓,拖着渔网,在水上水下不停地忙碌着。

那一条条小河,那一道道小溪,那一弯弯水波,那一片片小山似的森林,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,都是光滑的线条组成的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。

无论是迎着晨风,漫步沙滩,追逐霞光,留下一串串脚印,还是坐在河岸边,看一抹朝霞浮在林梢,青涩的红晕在天边任意流淌,听远处传来的天籁之音,沉醉于浪花轻拂水岸的曼妙,都是一种惬意的享受。

夕阳西下,斜阳穿空。阳光透过云层投射下来,闪烁着迷离的光芒。晚霞映红沙滩,树林,草堂,渔舟,处处流光溢彩。待夕阳逐渐隐没在西边的山林时,浮躁的山峦,便坠入一片宁静。

七彩阳光,总是点亮黎明,也送走晚霞。在光影无穷无尽曼妙的变换间,自然界里的一切,水上的云,林中的树,天边的风,屋上的茅草,像油画般时时充满明暗的色调,不禁让人浮想联翩。

浅水岸边的沙滩上,因潮起潮落,风起云涌,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水波沟纹,小溪流默默地从中穿过,无声无息地冲刷岀一片片错综复杂,变幻莫测的光滑柔顺的地理图标。

无数柔美的线条,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,颜色由淡白一一橙黄一一桔红一一金黄,最后呈现出半天红色的晚霞。

东升的朝阳、西沉的落日,年年月月,日日年年,把这湿地,沙滩,林泽,村落,描绘成了多姿多彩梦幻般的色调。

因黄河冲击平原的形成,历史早已把这里的人们都托付给了在这块古老的黄天厚土。既然做不了渔夫,那么大家便开始一起做农夫,放牧,农耕,种地,放羊,养鸡,养鸭,植树,造林,种菜,养花。闲暇之余,盖房子,搬新家,唱歌,跳舞,打游戏,娶妻,生子,读书,看报子,听戏,画画,散步,让生活多姿多彩,欢乐开怀。

单县,人囗众多,地大物博,横卧在鲁西南大平原上、恰好位于鲁苏豫皖四省八县的交界处,素有“中原锁钥”之美称。自古以来,人杰地灵,物华天宝。自秦朝设县,时至今日,已有悠悠数千年的历史岁月。厚重的历史,古老的文明,在这里交相辉映,以齐鲁文化为中心、又融合了中原文化、黄河文化、运河文化,吴越文化,荆楚文化,因此繁衍出了多元而精彩的地域文化,并留下了伏義氏、单卷、大禹,老子,吕后,以及李白,杜甫,高适和陶沔四君子等先贤名人的足迹。

百德善为先,尊老爱幼,兄友弟恭,重孝崇义,千百年来,在这方水土上蔚然成风,日积月累,逐渐发扬光大,代代传承不息。

单县,古称“单父”,后又称单父县。据《路史》记载:“单父为舜师单卷所居,故称单父。”据传说,单卷,远古时期游牧于现菏泽附近的四泽十水方圆数百里,是东夷族中影响较大的氏族部落首领。因善道,好德,被时人尊称为单父。单父,常常率领他的部落成员在这片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半渔半猎、间作农耕的自然生活。

《吕氏春秋・下贤》记载:“尧不以帝见善卷,北面而问焉。尧,天子也;善卷,布衣也。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?善卷,得道之士也,得道之人,不可骄也。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,故北面而问焉,此之谓至公。”意思是说,尧不以帝王的身份,向善卷问道,而是尊之为师,面北而问。尧曾把天下让位给舜,舜拜单卷为师,欲让位于师,帝师单卷面对禅位,坚辞不受,远走江苏宜兴,隐居山洞,后被宋真宗赐号“遁世高蹈先生”,其高风亮节被载入《宜兴县志》。

古人的足迹,已沉入历史的尘烟,现在的我们已无从寻觅。当你漫步在单县城里面的大街小巷时,你会发现青砖灰瓦的西部老城,历经岁月沧桑,斑驳的墙壁,古老的宅院,幽深的胡同,像个极其沉默的老人,端坐在太阳底下,仍在默默地思索,深深地回忆。雕工精巧的牌坊,百狮坊,百寿坊,活灵活现,仿佛是座历史的活化石,仿佛从遥远的天边走来,精神抖擞,扬眉吐气,趾高气扬,气宇轩昂,不停地在诉说,诉说历史,诉说人的情怀。羊汤,鸡汤,胡辣汤,馓子,糖糕,水煎包,密三刀,吊炉烧饼,油酥火烧,四处飘香。这儿,处处地道风物美,时时醇厚美食香。古堤坝,古琴台,古楹联,古书画,古戏曲,处处彰显着岁月的痕迹,流动着历史的音符。单县,是一座城,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,是人间烟火的集散地,是美食家的天堂,是百姓家的厨房,是文化艺术的长廊。

有一次,我们回老家,说到家乡的历史人物和文物,忽然心血来潮,特意绕了个弯子,来到牌坊古城。

从宋朝到清朝,单县牌坊多达百余座,曾荣获“牌坊县”的美称。清末民初时,单县尚存“节孝坊”有三十余座,这些精美的石刻在十年浩中绝大部分被彻底推倒砸碎。目前,仅存两座珍贵的牌坊,百狮坊和百寿坊。

百狮坊,原名节孝坊。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所建,故又称为“张家牌坊”。她坐落在老县城北部的牌坊街上,坊体夹柱上精雕着一百个石狮,细看去,百狮百面,百面百相,百相百态,个个栩栩如生,或憨态可掬,或凌空欲飞,或仰天长啸,或低首不语,或卧或坐,或静或动。坊高约十四米,宽约九米,石构,通体雕刻,正间单檐,次间重檐,歇山顶。正间前后坊心,镌有“节孝坊”三个楷书大字。远看是座牌坊,近观是座狮山。 追问历史,是孝道文化的丰碑,是人性纯粹善良的光辉,是女性柔软与坚强的化身。

百寿坊,原名“敕褒节孝坊”。清乾隆三十年(1765年)为翰林孔目朱淑琪妾孔氏所建,又名朱家牌坊。坊高约十三米、宽八米正间前后上坊心环雕百个变形篆体“寿”字。除此之外,还雕有狮子、龙凤、仙鹤,牡丹、梅花、松石、竹兰、宝象花、唐蔓草,以及商周秦汉时的金石图案等。 临坊而立,不仅为这种登峰造极的艺术而赞叹,而且为那个时代人性至善至美的博大情怀而感撼。

两坊相比,从性质上讲,都是节孝坊,都是在褒奖女性的节与孝。从规格上看,寿坊略胜狮坊。是不是因为寿坊是为孔圣人之后人所立,又亲受敕褒,故其贵也。无论如何,这两座牌坊,像是两位饱经苍桑的老母亲,顶天立地,无所畏惧,一直在紧紧地守护着这座城和这座城里的人的心灵,像一团又一团不息的烟火,在绽放,在照亮人类爱的星空。无论是牌坊的雕刻工匠,还是所牌坊所祭奠的主人,都是值得我们后人所永远敬重和缅怀的。

这两座牌坊,一九七七年已被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。

单县,西部老城在成长,东部新区在崛起。一条涞水河,宛如一条奔腾的巨龙,纵贯小城绿地中心,把新旧两城一分为二。据说,刘邦起义时曾路过此地,下马饮水,上马挥鞭,之气凛然,所以这涞河后来又称作汉王河。当时河面宽阔,水波涛涛,一碧万顷。夕阳西下,归帆点点,舟楫相连,渔歌互答。远看山有色,近闻水有声。明代时任单县知县的夏维藩,日日目睹眼前美景,曾赋诗赞叹到:

汉祖曾经此,河流自得名。

千年余王气,一脉抱山城。

况复通南北,鳞鳞贾舶轻。

归帆残雨外,沙溆夕阳明。

树色连丰沛,年光老杜衡。

今人徒延伫,驰景系幽情。

和平岁月,这河是一道风景,敞怀拥碧城。春来河水绿如蓝,夹岸柳成烟,黄鹂枝上鸣,人在树下行。道由白云尽,春与青溪长。时有落花至,远随流水香。夏日,人在水上游,小舟岸边停。″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″沙鸥翔集,凫雁回塘。碧荷摇曳,白沙逐浪。长河菡菡胭脂破,万绿丛中一点红。蜻蜓尖上立,蛙声如雨,蝉噪林静。秋来,"秋水共长天一色,落霞与孤鹜齐飞”。苇华摇碧浪,霞光弄清影。″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。星光灿烂,若出其里"。冬日里,时有白雪飞满天,河光一道玉成渊。

战争年代,这河便是天堑,成了兵家必争之地。据说,这河也曾经成就了岁月的艰辛,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也曾经战火纷飞,硝烟四起,或许这河,自然而然地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,变成了抵御日宼的武器,减缓敌人行军的进程,为我们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。

二 单县日常生活

现在,三年新冠大疫过后,每个人的生命,仿佛都像被大浪淘沙,淘洗过的一样,瞬间淘尽了英雄气。有限的脆弱的生命,似乎变得更加的干净,简单,通透和飘逸,在孤独苦闷的封闭空间里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生命的烟火又渐渐滋生出了无限的新意,淡雅和宁静。人逄盛世,国泰民安,谁不想活得更健康潇洒快乐点呢?

从沉闷封闭的空间里,一下走向空旷无边的阳光大道,眼前的景色,仿佛都被雨水洗过的一样,格外清新美丽动人。

记得,2011年季夏初的一个早晨,还未等天亮,薄雾蒙蒙,晓风残月,我驱车二三百里,去东大医院看望一位住院的病人。车没有导航,路又不熟,雾多,视野也不好。那时,印象中的单县县城小小的,误以为很容易就可找到某个要找的地方。谁知车子越行越远,一不小心往城东多跑了二三十里路,待下车寻问路人,才发现自己不但走错了路,也跑过了头。

待我再回到城里,太阳已染红大地。万丈高楼,鳞次栉比。金光大道,纵横交错。我在路上跑,路在车下行。鸟声清脆,划破黎明。无边的广场,宽阔平整,金水桥,银杏林,背依宏伟壮观灯火通明的大楼,一眨眼,让人觉得仿佛来到了长安大街,天安门广场。

其实,东大医院就在这广场对面。岂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走进病房大楼,白色的墙壁,白色的走廊,干净整洁,哑然无声,让人觉得仿佛进入一座孤僻的城堡。按门楼号,病室号,绕来绕去,我终于找到了内科楼702病室。见老人焦虑间透着些许不安,我知道了病情的严重性后,又左左右右安抚了一番老人的情绪,顺便放下一笔费用,便匆匆踏上回家的路途。

夏日的风,透过车窗,吹在脸上,也吹在心上。淡淡的花香,如烟似雾,透过露珠,珠丝的浮光,在我梦里凝结成一道永不磨灭的青春的光芒。

漫天的云,在蓝蓝的天幕上,一朵一朵的似花开着,白色的,粉红的,浅灰的。也有的堆成山,聚成海,俯视着苍天大地。车穿行在这沧海桑田的角落里,楼宇之间的树阴里,路过香气弥漫的羊肉汤馆,沉默的胃,一下苏醒过来了,狂躁不安,像个发了情的小公牛,在不停地挣扎着,跳跃着,仿佛在向我诉说他正饥渴,他正难耐,望梅也能止渴吗?他在怒吼,他在咆哮,一声接一声地咕噜着,如晴天霹雳般地疯狂。车没有停,人也没有停,回头望了望那炊烟袅袅的地方,不觉一阵心悸。因为家里还关着一个没有人看管的孩子,同样的心絮,同样的焦急,在不断地撕扯着那根尚未崩断的神经。

一路上,羊肉汤的香气,如海天云浪般的花朵,不住地在我眼前翻腾坠落。幸福的味道,一次次把我牵引到了乡村茅檐低小的灶火旁。多少次,寒冬里,北风夜,一家人,老老少少围坐在案盘边,你一勺,我一勺,他一勺,来来回回地从那个热腾腾的乌黑的小沙锅里,舀着香气四溢的羊汤。说笑间,汤汁便有条不紊地流进了胃肠的大海里,融入了万千条血脉的小溪边,顿时,一股股热流融遍全身,寒意尽消,手热起来了,脚也热起来了,浑身都热起来了。

其实,从小到大,我是不吃羊肉的。因为,母亲一生从不吃羊肉,我或多或少受其影响,不吃羊肉,也不喝羊汤。但是,自从做了半个单县人之后,也开始被羊肉所迷惑,偶尔也喝碗自家做的羊肉汤。家里的文化人大先生是个烧羊肉汤的高手,每次烧汤,见他大概都要花费四五个钟头的时间,一道道工序,一个也不能少,火候要恰到好处,减一分则少,增一分则多,二者都会影响到汤的质量和味道。佐料更要恰到好处,否则要么膻味重,要么中药味浓。

一碗汤滋养一座城,一座城成就一碗汤。“要想长寿,常吃羊肉”,“常喝羊肉汤,不用医生开药方”,这些民间俗语,道出了一方百姓对羊肉汤的依重和厚爱。

几年前,中秋节吃团圆饭,家人选定了单县城里一家有名的羊肉汤馆″三义春"作为聚会场所。因此我有幸目睹了羊汤熬制的全过程。剁开羊骨,羊肉切成大块,加足量的冷水烧开,不断地撇沫,也叫打沫;捞出肉骨头,用水洗净;再加入足量冷水,佐料如花椒、小茴、白芷等,先大火烧开,再转中小火,始终保持汤处于沸腾状态;煮到用筷子能轻松扎透肉块为止,汤呈乳白色.....先取熟肉切碎,放入碗中,再舀进纯汤,后加香菜,葱花。店主人,这样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乐哈哈地将汤端给客人。这种没有续水勾兑的羊肉汤,货真价实,味道纯正。一大锅汤大概能舀百十碗。每碗名码标价,15、20、30,50元不等。汤汁是一样的,只是碗的大小,肉的多少不同而异。

漫步街头,古老而神秘的单县城,四季飘香。大街上羊肉汤餐馆,比比皆是,一家连着一家。羊肉汤因其颜色不同,可分为白汤,红汤和混汤。所谓混汤,就是介于白汤、红汤之间,比白汤稍咸,羊肉更鲜嫩,配的多是凉菜,白饼,也有食客自带厚馍饼子的,掰开来泡到汤碗里。还有一种白菜羊肉汤,白菜在羊肉汤里煮熟煮透煮烂,很是入味、爽口,好吃。如果喜欢吃粉条的话,在白菜尚未熟透出锅之前,再放上适量的地瓜粉条。等粉条熟透,用筷子挑起来,对着太阳看过去,粉条简直像玉一样,个个晶莹剔透,柔软而富有弹性,嚼起来,满囗生香,爽滑无比。

羊肉汤,如果是单独喝,似乎比较单调,乏味儿。如能配上烧饼,大饼,或是水煎包,会更开胃,更好吃。也可以用小碟子大的白面饼,对半再对半切开,泡在汤里,这种吃法有点像陕西西安的羊肉泡。西安回民街上,有几家羊汤馆,招牌十分别致,新颖,格外吸引陌生人的眼球。把松软的饼,掰成黄豆粒大小的小碎块,浸在热乎乎的汤里,吃起来很有味道。这种吃法与咱们单县人的吃法,明显不同,味道也不一样。

羊肉汤,无论白汤、红汤,还是混汤,原汁原味地吃起来,皆鲜香味浓。这种自然而然的简单的生活方式,隐隐约约地透露出当地人淳朴的民风和大风不拘的豪爽性格。单县羊肉汤,已走进京城多年,并在那里落地生根,开花结果。据说,北京的一些单县羊肉汤店,连水都是特地从单县老家运过去的,不知真否?

一小碗琥珀色的汤里沉浸着些飘飘悠悠的羊杂,羊肉。调料可以自己放,香菜、葱花、辣椒油和胡椒粉。也可以任意组合搭配,玄妙至极的味道,一汤一世界,一碗一菩提,勿须求神拜佛。

中国北方,有四大有名的羊肉汤,除了山西郭氏家羊肉汤、河南灵宝的羊肉汤,枣庄的羊肉汤也是很出名的,被称为鲁南汤。我知道,几乎所有的羊肉汤店家,都称自己家的是选材精细,运用传统的工艺和技术,与现代口味相结合,其汤味鲜味美,与众不同。如果你喝过单县的羊肉汤,那么你就再也不会去喝别人家的羊汤了。就像登山,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一样自然神奇。

三 单县的历史天空

单县城,不光是一个有美食美味,喝羊肉汤的地方,还有足以脱离城市繁华喧嚣,遁迹山野般的心灵桃花源,小桥流水,山林原野,湖光秋月,草滩流溪,荷塘月色,提妖洞,廊桥一梦,竹海林苑,柳下闻莺,千年柏松墙,万年崮堆村,禅寺风光……

汉高祖刘邦夫人吕后从这里走来,走向大汉神坛,注目世界,体恤百姓,筑家国情怀,与民休息与共,实行无为而治。司马迁《史记 吕后本纪》对她的评价是:“政不出户,天下晏然;刑罚罕用,罪人是希;民务稼穑,衣食滋殖。”

不是说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吗?儒家思想,不仅影响了中国政坛数千年,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孔门弟子和当地百姓。单县地邻孔孟之乡,早在春秋时期,孔子的两个学生宓子贱和巫马施先后主政单县,把单父治理得物阜年丰、风淳俗美、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,留下了“鸣琴而治”和“披星戴月”两段历史佳话。

喝过单县羊肉汤的人,大都喜欢再饮杯四君子酒。四君子酒,是单县的地方名酒。自古以来,酒不单是亲民,更是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李白最是酒中狂客″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",″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君同消万古愁"。李白这一嗓子,吼出了天下多么男子汉的心声,响彻千年,震撼九州,通天河,下地海,实在是解闷又解气儿。

听听杜甫的《饮中八仙歌》:

知章骑马似乘船,眼花落井水底眠。

汝阳三斗始朝天,道逢麹车口流涎,恨不移封向酒泉。

左相日兴费万钱,饮如长鲸吸百川,衔杯乐圣称避贤。

宗之潇洒美少年,举觞白眼望青天,皎如玉树临风前。

苏晋长斋绣佛前,醉中往往爱逃禅。

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

张旭三杯草圣传,脱帽露顶王公前,挥毫落纸如云烟。

焦遂五斗方卓然,高谈雄辨惊四筵。

谁知?杜甫一口气写下了唐朝的八大酒仙,上至宰相,下至布衣。而四君子酒里的四君子是指谁呢?既有诗仙李白,杜甫诗圣,还有高适,陶沔。这是后人,怀念历史,宏扬文化做出的奇思妙想。惊叹!

至于四君子是如何相聚于此的,有一种说法是李白因被唐玄宗“赐金放还″心情郁闷,开始周游天下,行至洛阳遇杜甫,两人结伴东行。时任单父的县尉是陶沔,主薄里李凝。李凝是李白的同族宗亲,于是他们一边游玩,一边寻亲访友,路过此地。高适呢?时任宋州长官。宋州既现在的商丘。唐代宋州下辖十县,其中单父是其中之一。

四人难得相聚,畅叙幽情自不必说,看过城内的琴台胜景,便又走入荒野到孟野渚泽去游猎聘怀。

想想王维的《观猎》

风劲角弓鸣,将军猎渭城。

草枯鹰眼疾,雪尽马蹄轻。

忽过新丰市,还归细柳营。

回看射雕处,千里暮云平。

再看看当年苏东坡的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

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

  酒酣胸胆尚开张,鬓微霜,又何妨?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

可以想见当年李白,杜甫,高适他们三人在孟野渚泽万里沃野平川游猎的场面:扬骏马,搭长弓,秋风啸,白云飘,芦荻茫,雁字长。猎鹰飞,百鸟鸣,野兔蒇。马嘶、箭鸣、鹰啼、兔悲,惊叫之声不绝于耳。余不禁随吟:

观猎

秋野四海平,马踏草蹄轻

疾风临逐箭,雕弓任弦鸣。

白草鸟声飞,蓝天雁字行。

归来问所获,霜天篝火明。

南大教授周勋初先生的《高适年谱》谈到在宋州高适“至单父,与李白、杜甫等琴台赏玩,且于孟诸泽纵猎。”

杜甫晚年曾写诗回忆:“昔者与高李,晚登单父台。寒芜际碣石,万里风云来。桑柘叶如雨,飞藿去裴回。清霜大泽冻,禽兽有馀哀。”可见,晚年杜甫对这次游历仍很念念不忘。

李白《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》写到:倾晖速短炬,走海无停川。冀餐圆丘草,欲以还颓年。此事不可得,微生若浮烟。骏发跨名驹,雕弓控鸣弦。鹰豪鲁草白,狐兔多肥鲜。邀遮相驰逐,遂出城东田。一扫四野空,喧呼鞍马前。归来献所获,炮炙宜霜天。出舞两美人,飘飖若云仙。留欢不知疲,清晓方来旋。

诗中,李白描写了他们白天登高怀远,骑马射猎,晚上食肉饮酒,观赏歌舞,乐不知疲,通宵达旦。

高适的《登子贱琴堂赋诗三首》:“甲申岁(天宝三载,公元744年),适登子贱琴堂,赋诗三首。首章怀宓公之德千祀不朽;次章美太守李公能嗣子贱之政,再造琴台;末章多邑宰崔公能思子贱之理。”

高适的《宋中别周、梁、李三子》:“李侯怀英雄,肮脏乃天资。方寸且无间,衣冠当在斯。俱为千里游,忽念两乡辞。”周勋初《高适年谱》考证“李侯当指李白”,此诗,应是高适告别李白时所作。

唐代诗天下,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:诗仙李白,诗圣杜甫,还有边塞诗人高适那″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"的摇旗呐喊,相信文学的力量会绵延不绝,厚积薄发,惊天动地。随着中国文学的同时巨人到来,他们的智慧如十万万吨烟火,同时瞬间绽放在单县历史的天空上,一定能把未来单县后人的前程照亮。

古往今来,单县人都健康长寿,是全国有名的长寿县。百岁以上的老人很多。

现在,百万人口生活在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土地上。树木成林,沃野花香。碧水连天,路通四海。老有所养,幼有所教。普通人家,平凡地过着她们自由平常幸福美满的小日子。如果你喜欢喝单县羊肉汤,如果你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,不妨来这里走一走,看一看,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。

2023.11.26

于小书卧

  • 白酒动态
  • 啤酒动态
  • 红酒动态
首页 |白酒招商 |啤酒招商 |葡萄酒招商 |养生酒招商 |特色酒招商 |OEM定制 |酒水供应 |品牌企业 |糖酒展会 |酒水资讯